苇苇说,她家女儿5岁了,挺让她担心的,苇苇担心孩子啥? 苇苇说,担心孩子长大后吃亏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 苇苇说,那次和孩子出去公园玩,排队滑滑梯和不认识的孩子在那里挤。 明明自己先来的,却还比后面的孩子先滑到滑梯,这孩子也不会说句我先来的。 后来人越来越多,滑梯没滑上,到了家还大哭。 有一次,孩子从幼儿园里放学回来,一直生闷气,不说话。 后来才得知,上画画课,班上一个大个子拿走了她的颜料,害到她画完成不了,遭到老师的批评。 从苇苇小孩的行为来看,不擅长表达的孩子,走出家门,确实容易吃亏。 如何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? 1、虽明白了孩子的需求,不要匆忙满足 有时候,即使我们知道孩子试图传达的意思,但我们也保持足够的耐心,安静地等待他把话语完整地表述出来。 我们要知道,这时候,孩子在努力组织语言、尝试清晰表达的过程中,大脑正在进行着复杂而关键的思维锻炼。 比如,当孩子想要一个玩具时,可能会咿咿呀呀地指向目标,我们即便瞬间明白了他的需求,也不应匆忙满足,而是鼓励孩子用完整的语句说出“我想要那个玩具”。 平时,我们在家中鼓励孩子完整、清晰地多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,而不是代劳。 2、让孩子多看书 阅读也是提升孩子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。我们可以为孩子购买一些各类优质的书籍,从充满童趣的绘本到富有哲理的故事书。有时间的话,最好进行亲子阅读。 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,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词汇和优美的语句,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。在书本上,孩子能感受到那细腻而动人的文字表达,进而受到启发。 3、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 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,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多与孩子交流,无论是谈论日常琐事,如今天的饭菜味道如何,还是分享有趣的见闻,像在公园里看到的美丽花朵。 比如,一家人共进晚餐时,我们可以主动询问孩子:“今天在学校里有没有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呀?”通过这样的日常交流,让孩子习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。 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精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且充满爱的家庭氛围,让孩子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愿意开口,表达他们内心丰富的想法和细腻的感受。 每当孩子兴奋地分享着学校里的趣事,或是满脸疑惑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时,我们都应展现出极大的热情与耐心,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回应与鼓励。 这种回应,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肯定与赞美,更是眼神中的温柔与专注,让孩子从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深切地感受到,他们的每一句话都被认真倾听,每一个想法都被深深尊重。 后语:当然,孩子的表达能力可不是一蹴而就的,它得靠日常的点滴积累。就像我们小时候学骑自行车,一开始摇摇晃晃,多摔几次就会了。 孩子的表达也一样,得有个“试错”的过程。 所以,当孩子说得不够流畅或者词不达意时,咱们别急着打断或纠正,给他们一点鼓励和耐心,让他们慢慢找到感觉。
|